中国法律法规库
910+ 2023-11-19 17:17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去年民法总则正式颁布实施,将民事诉讼的时效改为三年,诉讼时效的延长是立法机关在充分维护当事人诉权和提升司法效率之间的平衡,随着群众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还
一、什么是诉讼时效?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依法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法律制度。也就是说,法律只保护民事主体在诉讼时效的《民法通则》第135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第136条:下列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一)身体受到伤害赔偿要求的;二)
即诉讼时效适用于所有的请求权,其代表是《德国民法典》该法典第194条规定:“对于他人之作为或不作为的请求权,罹于时效。”另一种模式是债权模式,即诉讼时效仅提起民事诉讼,诉讼时效是需要考虑的一个因素。提醒大家碰到民事纠纷后,尽快走法律程序,避免诉讼时效届满。毕竟,法律不保护在权利上睡觉的人。
ˇ▂ˇ 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债务人获得诉讼时效抗辩权。我国《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导读:法律中规定一般诉讼时效是三年的时间。根据我们国家《民法典》第188条明确的规定的,一般的民事方面的纠纷都是三年的诉讼时效,当事人的如果是比较特殊的,也就是身体受到伤害的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